以西結書第十五章中,先知以西結用一個簡短而犀利的比喻,戳破了許多人虛假的安全感,並指向一個關乎生命終極價值的嚴肅課題:我們的安全感,究竟建立在什麼根基之上?
一、無果子的生命與虛假的安全感
當時耶路撒冷即將面臨巴比倫的毀滅性審判,但百姓卻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中。他們自恃是「上帝的選民」,擁有聖殿和聖城,便以為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,上帝必會永遠保護他們。這種安全感建立在宗教特權和傳統身份上,而非與上帝真實的關係上。
先知用葡萄樹的比喻粉碎了這種幻象。葡萄樹不像香柏木,能用作建造宮殿的貴重材料,它唯一的價值就是結果子。若不結果子,它便毫無用處,甚至不如一塊普通的木頭,最終的命運只能被丟棄,成為焚燒的柴薪(結15:2~5)。這個比喻尖銳地指出:上帝子民的身份並非「免死金牌」,一個不結果子的生命,在上帝眼中是毫無價值,注定被審判的。
二、真安全感的源頭:與基督聯合
這個古老的警告對今日的我們同樣適用。我們是否也將安全感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?例如:穩定的教會生活、事奉崗位、神學知識,或是「基督徒」的標籤?這些本身並非不好,但若沒有生命的實際果子,它們便與以西結時代的聖殿一樣,成為虛假安全的幻影。
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親自揭示了真安全感的唯一源頭:「我是真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。常在我裡面的,我也常在他裡面,這人就多結果子;因為離了我,你們就不能做什麼」(約15:5)。真正的安全感是來自於與基督生命的聯合。我們是枝子,祂是供應一切養分和生命的樹幹。唯有緊緊地扎根於祂,我們才能得著生命,也才能自然而然地結出果子。
三、結出果子:真實信心的見證
那麼,什麼是果子?就是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工作的證據:「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」(加5:22-23)。這些品格不是在教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,而是在職場、家庭、人際關係中活出來的真實見證。它們證明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,也證明我們的信心是真實的、有生命的。
四、在恩典中站立得穩
以西結書十五章提醒我們常省察自己,作為信徒的我們,究竟我們的安全感是來自於「基督徒」的身份,還是來自與基督每日親密的連結?我的生命是否結出聖靈的果子,在黑暗中帶來光明,在虛空中帶來意義?雖然以西結的警告令人戰兢,但它最終將我們引向基督的恩典。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結出果子,但我們可以選擇每一天「常在祂裡面」。這是一個信靠和順服的動作,藉著禱告、讀神的話和順從聖靈的引導,讓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自由運行。不要再倚靠那不可靠的葡萄樹——自己的身份、傳統或功績。唯獨扎根於基督這真葡萄樹,讓祂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生命,我們才能擁有抵禦一切風浪的終極安全感,並結出永存的生命之果,得著祂在永恆裡的稱許。